东莞拼团购房112群(164)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206人申请入群

深圳更好,东莞也将更好

发布时间: 2019-08-28 15:45:23

来源: 搜狐焦点

分类: 国内动态

173次浏览


  改革潮涌惊雷又起,深圳再度让世界瞩目。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备受各方关注。作为近邻的东莞,也收获了一波“存在感”。《意见》提出“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为深莞未来的合作发展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8月23日东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意见》精神,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牢牢把握难得契机,认真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在更高水平上推动东莞与深圳的合作。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这将为东莞带来哪些新机遇?东莞又该如何找到合作切入点,实现“深圳更好,东莞也更好”?

  18年合作,产业链条深度联接。

  每天上午8时左右,数十辆由深圳驶来的大巴浩浩荡荡进入东莞松山湖,停靠在松山湖华为小镇的门口,随后员工们如潮水般涌入。

  如今华为已先后在东莞松山湖园区投资建设了华为大学、华为台湾科技园南部学校、华为机器、华为终端、华为研发实验室、华为人才房等项目,多达数万名“华为人”在各园区内办公。

  “上班路上花费的时间不短,碰上加班就更辛苦,所以去年我把家搬到了东莞。”华为研发总部员工海荣(化名)举家搬迁东莞,和他做出相同决定的同事并不在少数。这也成为深圳和东莞两座城市之间产业、技术、人才流动的生动注脚。

  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深莞两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版图上耀眼的双子星。两市面积仅4457平方公里,根据2018年的统计,深圳GDP已高达24221亿元,东莞也达到了8278亿元,合计3.25万亿元,超越北京、比肩上海,且近年增速高于上海。

  两地的合作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改革开放后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承接了香港的制造业转移,完成初始积累的深圳率先走上了科研创新、产业升级的道路,产业外溢效应加速显现。

  东莞理工学院教授莫安达认为:深圳企业进入东莞经历了三个比较集中的阶段。2002开始,深圳首先出现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外迁。到了2008年,装备制造等资本密集型企业开始外迁。从2012年开始深圳又出现了以智能手机为主的技术密集型高端产业外迁的端倪。

  地缘、产业配套和成本等优势,使得东莞成为这些企业外扩的理想目的地。2011年开始华为的生产线陆续搬往松山湖的华为南方工厂;2014年华为终端落子松山湖;2015年大疆创新科技在松山湖启动总部建设;2017年蓝思科技、康佳集团相继在莞扩军……

  值得关注的是这批企业并非简单的生产功能的外扩,大部分企业搬迁更注重研发和市场的配套,并且多为业内龙头企业。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形象地描述这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前是胳膊和腿,现在是要害部门,甚至是企业总部。”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2016年东莞全市共引进深圳企业项目604宗。以2015年为例,东莞引进的内资项目有34%引进的超亿元企业中有一半来自深圳,并且都是高新技术企业。趋势仍在延续今年一季度,东莞引进来自深圳的投资项目57宗且协议投资额153.28亿元,占境内投资项目协议投资额的27%。

  打好“深圳牌”成为东莞各镇的必修课。2017年底松山湖率片区六镇在深圳的推介会,现场签约超250亿元。2015年,黄江镇在深举行经贸合作交流推介会,这样一场“镇级”的推介会就吸引了意向投资总额近50亿元。另一个细节是,2015年底,东莞市成立了莞深产业合作促进会。这种由官方推动成立、专门面向另一座城市,促进企业、产业流动合作的组织,几乎从未见于其他城市之间。

  伴随着深圳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的进入,曾以“三来一补”闻名的东莞,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从2012年开始东莞民营工业年均增速接近20%。截至2018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东莞GDP比重达49.6%。截至2019年7月东莞市民营企业登记注册户数突破116万户,贡献了全市五成的生产总值、六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七成的税收、八成的技术创新成果和九成的企业总数。

  深圳产业的外溢,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东莞从“三来一补”到民营经济挑大梁的华丽转身。正如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陈鸿宇教授所说,“东莞每次转型都离不开深圳的转型”。

  深圳的产业转移还带来了 “鲶鱼效应”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东莞本土经济的活力。松山湖大道与石大路交汇处,伫立着松湖智谷产业园。目前进驻园区企业中有七成来自深圳,一批上市企业、国家高新企业在这里集聚,已经形成了“你的上游企业就在隔壁那栋楼”的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同时进驻企业还将前端生产部分将向周边村进行迁移,加快当地村集体、私人物业升级改造,在不增加土地供给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

  大湾区时代,深莞融合迸发新生机。

  通过以上梳理不难发现,在此前深莞合作的好戏中,东莞更多扮演的是一个被动接受深圳产业外溢的角色。但如今故事正在发生突破性的变化。

  这个变化要从粤港澳大湾区全局说起。今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作出全新的贡献,发挥强强联合的核心引领作用,合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已经成为深莞合作的全新任务。

  对于深圳来说,东莞的作用也愈发突显。今年4月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预言,“十年后深圳一带会超越美国的硅谷,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并认为,“深圳发展快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具有地理形势的优势。而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其隔壁的东莞。”

  “深圳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空间、地盘小。”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分析,“深圳的研发可以在东莞得到科技成果的转化,先进的技术可以在东莞得到应用。”

  今年7月,省委深改委正式批复,同意东莞创建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一场为以拓空间为核心的战役在东莞打响。这一改革的成效,将不仅推动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也能为深圳降低成本。

  南方+记者还注意到,这次《意见》提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对于深圳而言如同增加了一个“超级引擎”,业内人士也认为,这意味着深莞合作迈上了更高层次的起点。目前,两地已经释放出基础科研合作的信号。

  “其实很近。”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中子科学中心办公室主任刘忱这样感叹:“中子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只隔了一座山。”刘忱所在的机构服务于广东最大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

  广东最大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

  围绕着散裂中子源,东莞规划建设了中子科学城,今年6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经在这里动工。中子科学城不但为散裂中子源的扩容留足了空间,还规划建设另一大科学装置——南方光源。

  7公里是中子科学城到光明科学城的直线距离。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在今年全国两会中透露,两座科学城之间将通过一条隧道实现联通,联手打造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高地。

  郭万达认为:本次《意见》明确深圳将作为一个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意味着在大湾区建设里除了主阵地,还有其他阵地,这就是东莞或者其它周边地区”。

  他说:“东莞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中的重要节点,拥有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以及滨海湾新区与松山湖的布局,所以我认为深圳作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阵地,其实是需要加强与东莞合作。”

  机会在前,东莞如何接招?

  “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意见》描绘了深圳新一轮发展的壮美蓝图是值得全世界期待的。

  作为深圳的近邻,面对巨大的机遇,东莞如何接招?

  “东莞和深圳处于50到100公里半径内,这完全就是一个大都市圈。深圳成为标本,东莞跟它对接好,也将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标杆。”郭万达说,“所以,东莞从规划层面、基础设施到产业,全面加强和深圳对接很重要。”

  “深圳向国际规则看齐,先是一个带动自身体制机制现代化的过程,东莞要跟深圳共同发展,就要向深圳看齐,要按照深圳的标准要求自己。”陈鸿宇说,“东莞要和深圳携手打造开放平台,借助深圳更好地与港澳、国际连接起来,这就不再是以前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合作,而是通过这个窗口走向世界的更高水平合作。”

  陈鸿宇还提出了深莞同城化的概念。他认为两地不但要构筑一个生活圈,还要构建半个经济圈,逐渐消除两地边界。“像长安、虎门、塘厦、樟木头这些靠近深圳的地区,就可以率先实现深莞同城。”

  在这方面,广佛同城的实践或许能提供不少启示。

  2009年广州、佛山两市签署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随后的十年两市在各领域进行了同城化创新,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对接成网,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大批公共服务实现了共建共享。2017年,两地携手印发《广佛同城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将建设“全国同城化发展示范区”。

  反观深莞,虽然早在2009年深惠莞三市就签订了《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但多年来仍两地缺乏制度与规划等顶层设计的合作。

  东莞已经意识到要更加主动地作为。在8月23日东莞市委常委会召开学习《意见》精神会议,也针对这一问题做出部署,提出要从战略层面谋划与深圳的合作,积极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开展深入系统研究,谋划一批具体项目并加快推动落地;突出规划层面的互通交流,形成常态化的对接机制,主动学习借鉴先进理念,提升东莞规划的前瞻性。

  两地的交通连接将以轨道交通为核心进一步强化。除了广深港高铁外,穗莞深城际铁路将于今年国庆前开通;赣深高铁东莞塘厦至深圳北段正在施工;未来的东莞还将有6条地铁线路接驳深圳……

  未来两地合作的空间,当然不止于此。东莞确立了“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目标愿景,正在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深圳打造先行示范区,为东莞提供了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契机。

  “深圳要成为先行示范区,还必须在文化、政治和生态文明的建设等方面再上一个台阶,这些建设需要各种资源支持。东莞在这些方面可以跟深圳有一些共生、共享的合作,搭上便车。” 陈鸿宇举例,比如深圳要发展、创新社会事业,东莞作为合作伙伴,可以与深圳合作开办医院、养老院、高校等。

  新一轮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大湾区城市群正奋力构筑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发展格局。我们有理由期待一衣带水的深圳与东莞,将继续勠力同心书写新传奇。

  东莞房价不断上涨,有在东莞买房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到东莞房地产信息网了解最新的东莞楼盘情况。

  东莞楼盘网东莞房地产信息网,有最全最新的东莞楼盘信息,还有专业的高级置业经理为您提供一对一服务。

责任编辑: rebecca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